足球地方联赛的风越刮越猛
“苏超”“赣超”“川超”
相继开踢
武汉人也迎来自己的“草根”大戏
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
简称:“汉超”
“汉超”揭幕战现场(8月16日摄)。组委会供图
长江与汉江在武汉交汇
将这座城市一分为三
——汉口、汉阳、武昌
“汉超”联赛
也巧妙将16支城区队分为
大汉口、大汉阳、大武昌
三大赛区
开启“三镇演义”
汉江在武汉汇入长江,将城市一分为三,右为武昌,左上为汉口,左下为汉阳。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作为坐拥90所高等院校和
160余万在校生的“大学之城”
武汉还创新推出8支高校代表队
系列比赛
将从8月中旬持续至11月上旬
8元或10元的票价
分布于三镇的球场
让武汉的这个夏天
被踢得更热了几分
“汉超”揭幕战现场。组委会供图
先说氛围
揭幕战有46780位观众进场
第一轮比赛
各赛区场均上座率达85%
要知道,这可是三伏天的武汉
现场观众庆祝“汉超”揭幕战进球。组委会供图
记者在球场看台区看到
几乎每人都拿着扇子
大家边喊“加油”边摇扇子
翻飞的扇面整整齐齐
一浪接着一浪
仿佛扇子版“人浪”
有人甚至贴上退热贴走进球场
小编以为他发烧了,一问才知道:
“太热了,这是降温用的”
贴着退热贴观看“汉超”揭幕战的观众。新华社记者 乐文婉 摄
不少人定闹钟、拼手速
抢到票还要发到社交平台“显摆”
不少没抢到的
还会跑到球场外围
隔着铁丝网一起欢呼

再说看点
“汉超”联赛中
60%的球员
有足球职业或专业背景
95%的球员
受过校园足球或体校训练
所以基本场场有得看
“汉超”揭幕战上,经开区队球员与江夏区队球员激烈拼抢。组委会供图
“汉超”的明星含量也不低
东西湖区
请出原男足国家队队长蒿俊闵
录制视频助威
汉阳区
邀请前国少及国青主教练郑雄
担任总顾问
前三镇足球俱乐部球员曹国栋
担任主帅
女足国脚王霜担任助理教练
段子当然少不了
赛前就有大量媒体和网友喊话

这场“市中心之争”里
汉阳区玩梗:
“谁输谁是外马
(武汉方言,意指外地人)
——汉阳内马(尔)”

在第二轮对阵汉阳队的
江夏队球迷则回应
“自三国起
你们江北就没赢过
这次(江夏)继续火烧连营!”
光谷所在地东湖高新区则更加直接:
“GDP第一 比赛也是第一”

面对武昌队
东湖高新区更放出豪言:
“本周六加菜:吃定武昌鱼”
近年来火爆出圈的武汉“和平鸟”
——“蒜鸟”
(武汉方言,意为算了)
在“汉超”的出场率也极高
只不过
与常见的
“算了算了,都不容易”不同
这次大家喊的是
“算了算了,你踢不赢我的!!!”
有人调侃:
“这不就是模仿‘苏超’吗?”
小编想说
“汉超”不是为了蹭热度、比热度
而是为了让更多人
感受到足球的乐趣
足球文化的培育与发展
靠的不是几场豪门俱乐部的比赛
而是靠一座座城市和
一个个普通人的热爱与投入
在今夏足球旋风的吸引下
越来越多原本不看球的人
也愿意在“火炉城市”的夏天
抢票进场、喊到冒汗
这不仅是属于武汉的热闹
更是一点点照亮中国足球的微光
“汉超”揭幕战现场。组委会供图
武汉足球底蕴深厚
足球自清末传入武汉以来
百余年来从未断档
2022年12月31日,武汉三镇队球员在颁奖仪式上庆祝夺得中超冠军。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2022年
武汉三镇足球俱乐部登顶中超
同年,武汉车谷江大女足
也举起女超联赛冠军奖杯
武汉成为中国职业足球史上
首个在同一个赛季
上演男女足“一城双冠”的城市
2024年5月3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孩子们在教练指导下进行足球训练。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武汉的校园足球更是根深叶茂
在500多所足球特色学校里
班级有球队
年级有比赛
校校有代表队
这里培养出
蒿俊闵、王霜、姚伟等国脚
也让姜晨璟、杜健群、罗泺等
“00后”新星崭露头角
所以,“汉超”不只是娱乐
它还承接着这座城市的足球传统
2025年5月24日,武汉车谷江大队成员庆祝夺得首届亚足联女足俱乐部冠军联赛冠军。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除赛事以外
百万元体育消费券
在线上线下多轮派发
武昌、汉口、汉阳三个赛区
同步开展“来一脚、凑热闹”
“汉超”美食生活荟
吸引涵盖文创、美食、家电、汽车
等产品的300余家企业布展
据组委会介绍
“汉超”及配套活动截至目前
已吸引约10万群众
拉动消费近3000万元
“来一脚、凑热闹”“汉超”美食生活荟现场。组委会供图
各区也趁机玩起“花式带货”
江夏区邀请对手到梁子湖
品尝蟹肥丸香
车企聚集的经开区喊话让对手
“比赛完了,开辆车回去”
江汉区则亮出美食地图
邀请观众吃完宵夜再回家

球场里踢的是输赢
球场外拼的却是烟火气和地域名片
这波操作,让“汉超”变成了
足球+美食+文旅的联动
有人说
“去看球是假,顺便逛吃是真”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
武汉人正用自己的方式
把“汉超”玩热

话说回来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
本就不该只是90分钟的比赛
它可以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激发更多热爱与力量

记者:乐文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