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课”党课接力 | 英雄赞歌:用生命诠释信仰——方志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22 11:11:48
来源:东线联勤兵

“一城一课”党课接力 | 英雄赞歌:用生命诠释信仰——方志敏

字体:

  “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方志敏

  图片
  
  图片

  湖塘村,江西弋阳的一个普通村庄,这里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故乡。映入眼前的是烈士的故居——一座曾被国民党烧毁10余次,又一次次被老区人民按原貌重建的房屋。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在湖塘村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出生了。20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彼时,五四运动波及弋阳,他义无反顾地投入这次反帝爱国运动,并立下报国救国的远大志向。

  图片
  
  图片

  1924年3月,方志敏在南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27年,在革命斗争形势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方志敏提出“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次年1月,他与邵式平、黄道等在弋阳、横峰一带发动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图片
  
  图片

  1934年11月底,方志敏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大失所望:除了一块旧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发现任何值钱的东西。

  图片
  
  图片

  方志敏在狱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天戴着十斤重的脚镣,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依然正气凛然,坚贞不屈。面对敌人劝降,他毅然回绝:“朝三暮四、没有气节的人,我是不能做的!”

  图片

  图片

  面对生死抉择,方志敏高呼:“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正是有了这份信念,他在生命最后的半年多时光里,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写材料的名义要来笔和纸,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文稿和信件。

  图片
  图片

  1935年8月初,国民党反动派认定方志敏信仰不可动摇,也不可能交出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决定提前行刑。8月6日晨,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就义,时年36岁。

  图片
  图片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今日之中国,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所愿:“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而他的精神也不断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图片
  图片
【纠错】 【责任编辑: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