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8月18日-8月22日),能源领域热点频发。六部门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前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84.6%;电力行业在全国企业信用指数排名中位居第二;京津冀最大地下储气库群年储采能力突破30亿立方米;大秦铁路货运量突破九十亿吨。
8月19日
六部门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19日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会议提出,光伏产业各方要深刻认识规范竞争秩序对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共同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8月20日
国家能源局公示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8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示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通知。通知显示,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18〕49号)、《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国能发科技〔2022〕81号)有关规定,经组织专家评审和复核,“基于自主可控IGCT器件的换流阀”等82项技术装备列入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8月21日
2025年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
8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
前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84.6%
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7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9.1万辆和259.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4.7%。1~7月,中国汽车产量为1823.5万辆,同比增长12.7%;销量为1826.9万辆,同比增长12%。
8月22日
电力行业在全国企业信用指数排名中位居第二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数据为161.61,呈现出企业信用水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电力行业在全行业排名中仅次于金融业,位居第二,充分彰显出电力行业在推进信用治理现代化中所做的系统性努力。
8月18日
我国首个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今年产量已突破百万吨
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在基础理论、开发技术、工程技术、管理模式、绿色环保方面铸就“五个示范成效”。截至7月底,该示范区今年页岩油累计产量已突破100万吨,相较去年提前了近4个月。
四川最大燃气电站又一机组投产发电
8月18日17时18分,川投达州燃气电站二期项目新建的3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转入商业运营阶段,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于2023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额约34亿元,是四川“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共建设3号、4号2台74万千瓦等级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率先投产的3号机组,于7月31日并网调试。在建的4号机组正推进燃机复装,以及汽机低压缸、余热锅炉管道等安装作业,计划年底投产。
8月19日
京津冀最大地下储气库群年储采能力突破30亿立方米
据中国石油消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年储采天然气能力突破30亿立方米,成为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的“地下气仓”。截至目前,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累计注采气量已接近800亿立方米,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储气库首位。
青海油田累计完成措施改造265井次
今年以来,青海油田持续推广缝网压裂、控缝高压裂等工艺,完善老油区措施改造工艺体系,支撑油田稳产上产。截至8月17日,今年累计完成措施改造265井次,增油2.27万吨。
8月20日
长庆油田CCUS技术埋存二氧化碳突破百万吨
截至目前,长庆油田近8年来埋存二氧化碳达102万吨,历史性突破百万吨大关,通过二氧化碳驱累计增油5万多吨。这标志着长庆油田CCUS技术在实践中持续升级,正朝着更高效、更精准、更具规模化应用价值的方向稳步迈进。
我国首条海洋油气装备智能涂装产线投用
8月20日,海油工程珠海基地迎来首条智能化涂装产线!配备喷涂机器人、AGV智能接驳车,5分钟搞定超大型塔筒内壁喷涂,效率比人工高4至8倍,还能解决盲区、漆面不均问题,24小时不停工。防腐涂层保护装备抗海水腐蚀,未来还将引入AI进行优化,助力海洋装备智能化升级。
南网首套“分电流接入” 技术稳控装置投运
近日,500千伏东莞控制站稳控系统正式投运,该系统在南网内部首次应用了稳控装置“分电流接入”技术,破解了500千伏东莞站线路及主变过载、线路N-2故障带来的稳定问题。作为广东电网今年防范系统运行风险的重要工程,其投运标志着东莞电网安全防御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
8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夏-湖南工程)投产送电。工程投产后,每年可从宁夏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8月21日
1650亿立方米!我国又一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8月21日,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红星页岩气田1650.25亿立方米页岩气探明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审定,标志我国又一大型页岩气田正式诞生,进一步证明红星地区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成功开拓了页岩气战略增储新阵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CCUS技术埋存二氧化碳突破百万吨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近8年来埋存二氧化碳达102万吨,历史性突破百万吨大关,通过二氧化碳驱累计增油5万多吨。这标志着长庆油田CCUS技术在实践中持续升级,正朝着更高效、更精准、更具规模化应用价值的方向稳步迈进。
8月22日
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已接卸600船
近日,马耳他籍“哈玛拉”号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稳稳靠泊在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码头,标志着该接收站已安全完成第600艘LNG船舶的接卸任务。大港边检站主动靠前服务,提供高效、专业、安全的出入境通关服务和严密的口岸监管保障。
大秦铁路货运量突破九十亿吨
据国铁太原局消息,8月21日9时50分,随着73003次2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90亿吨。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承担着300多家主要电厂和6000多家企业的生产用煤运输任务,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1/5,是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要能源通道。
8月18日
全国最大规模高速公路充电站在浙江投运
8月18日,在G25长深高速浙江杭州桐庐服务区(南区)光储充一体化智慧充电站正式投运,为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补能保障。据悉,桐庐服务区(南区)充电站是全国单侧最大规模高速公路充电站,由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下属的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建设,共设有108台大功率快充桩。
8月19日
上半年甘肃新能源外送电量同比增长59.25%
1至6月甘肃新能源外送电量19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25%,外送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甘肃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5%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成为全省第一和第二大电源,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40%;新能源最大出力达2615万千瓦,最高占比超过80%。甘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600万千瓦,利用小时数居全国前列,最大充电电力363万千瓦。
8月20日
今夏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第四次突破历史极值
8月20日12时35分,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今夏第四次突破历史极值,达到1.55亿千瓦,较去年最高值同比增长5.99%。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承载能力的不断提升,江苏电网运行平稳、供电安全可靠,全面满足用电需求,全力支撑经济大省安全度夏。
8月21日
海南新能源装机突破1200万千瓦
截至8月10日,海南省新能源装机达到1208万千瓦,其中,风电217万千瓦,光伏945万千瓦,生物质46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比例升至47.8%,能源转型走在全国前列。2025年以来,海南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371万千瓦,装机突破1200万千瓦,同时有力推进“新能源+储能”模式,完成配储容量124.7万千瓦,配储比例全国第一。
山西前7月累计产煤超7.5亿吨
8月21日,从山西省统计部门获悉,今年7月山西省规上原煤产量10699.1万吨;1至7月规上原煤产量累计达75644.0万吨,同比增加7.2%,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27.2%。作为我国“西煤东运”主通道,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的大秦铁路承担着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约五分之一。在大秦铁路653公里的铁轨上,日复一日奔驰着载重2万吨煤、长达2.6公里的列车,为全国多地群众清凉度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