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凌晨时分,国源电力(神东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神公司”)调度中心的日报表上,两组红色数字格外醒目:月度发电量63.9亿千瓦时,超计划6.6亿千瓦时;商品煤产量490.59万吨,超计划2.59万吨——两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屏幕前,刚通宵盯完数据的调度员邓延秋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指尖划过“7月19日追平年度计划”的标注,嘴角扬起笑意。这组滚烫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国神人的攻坚身影:有人在40℃的矿井下抢修设备,有人在沙漠光伏区顶着烈日巡检,有人在实验室熬红了眼破解技术难题。
九载风雨兼程,国神公司始终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指引,在能源保供的战场、科技创新的高地、生态修复的田野上阔步前行,书写着新时代能源央企的担当与作为。
扛稳政治责任 彰显央企担当
国神公司作为能源保供的“国家队”成员,始终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力守护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生命线。
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国神公司启动“追量补欠”专项行动。为追回前期欠产,府谷三道沟煤矿综采一队生产一班班长王海胜带领班组创新“四六制”轮班模式,人停机不停。一次液压支架突发漏液,他钻进不足80厘米的夹缝中抢修,汗水混着煤尘在脸上冲刷出一道道沟壑。“井下温度42℃,但想到电网调峰缺煤,就觉得身上的汗不算啥。”王海胜笑着说。
图为府谷公司师带徒传授检修技术
截至8月2日,国神公司追补年进度欠量10.16亿千瓦时,商品煤产量追补年进度欠量28.36万吨,并于7月19日追平年度计划进度,用实际行动全力保障区域能源稳定供应。
2024年冬季寒潮期间,国神公司所属7家电厂火力全开,日发电量连续三天突破3亿千瓦时,供热量连日超10万吉焦,以“零非停”的优异成绩保障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温暖过冬。
这场保供战役的胜利,得益于国神公司构建的“煤电一体、区域协同”保供体系。煤矿提前储备冬煤120万吨,电厂优化检修计划,通过“以热保电、以电促煤”的联动机制,实现能源供应的精准调度,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保供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在新疆哈密,大南湖二矿铁路专用线的建设者想起他们曾与沙尘暴赛跑。2023年8月地测防治水办公室主任王辉带着测量队在戈壁滩扎营45天,沙尘暴袭来时,他们躲在皮卡车里继续标注图纸。“这条线早一天通,疆煤出区就能多运300吨。”当首列满载原煤的列车鸣笛驶过时,王辉黝黑的脸上混着汗水和沙粒,笑出了满脸褶皱。
图为火车缓缓驶入哈密大南湖煤矿铁路专用线快装系统
哈密大南湖二矿铁路专用线的建成通车,有效破解了国神公司疆煤外运的瓶颈,此外的三条铁路也在快马加鞭建设中,铁路建成后疆煤出区能力将大幅提升。
民生保供是能源保供的重要环节,更彰显出国神公司的温度与情怀。亿利电厂员工坚守岗位保障乡村供热,通过智慧热网系统将室温控制精度提升至±1℃,让百姓温暖过冬。宝清煤电化公司建成黑龙江省首个“煤电热风光”一体化项目,为三江平原提供清洁供暖的同时,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既保障了民生,又守护了生态环境。
勇攀科技高峰 引领行业变革
国神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过去的跟跑模仿逐步迈向原创引领,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5号车准备卸料了,注意车辆右侧位置!”哈密大南湖二矿调度室里,调度员董增委紧盯着屏幕,声音因激动微微发颤。1台无人驾驶自卸车在5G+北斗系统指引下,以厘米级精度完成装煤、运输、卸载全流程,大幅提升本质安全,这一重大突破的背后,是国神公司持续保持1.39%的研发投入强度,以及累计获得139件发明专利的深厚技术积累。
图为马天河正在远程驾驶无人矿卡
国神公司的科技创新,始终聚焦产业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新疆高碱煤燃烧时的结渣难题,曾让行业专家断言“利用率难超30%”。
国神公司技术支持中心的冀树春偏不信这个邪,带着团队在实验室搭起“煤火灶台”,三年不知烧了多少吨煤样。最关键的一次试验中,锅炉炉膛温度突然飙升到1200℃,她顶着灼热气浪冲进去手动调节风门,后背的工装被烤出焦痕。“出来时眼镜片全是雾,但看到结渣量降了一半,值!”该抗结渣锅炉技术应用后,可让高碱煤利用效率提升至45%,成为我国锅炉掺烧的标杆。
在智能化领域,国神公司同样走在行业前列。府谷三道沟煤矿建成集团首个数字孪生系统,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故障预警准确率高达92%。
图为在府谷三道沟煤矿运行的集团首个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模拟图
截至2025年初,公司所有煤矿完成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2家通过中级智能化验收,采煤自动化率提高5%,展现了国神公司在智能化创新方面的卓越实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标准话语权的突破。2025年3月,国神公司主导的《电站锅炉受热面涂层技术规范》通过ISO国际标准表决,成为我国在该领域首个自主制定的国际标准。“以前是跟着别人的标准改设备,现在让世界照着我们的标准干!”科技信息部部三级主管韩平介绍道,公司主导编制的4项锅炉“四管”ISO国际标准,3项已获发布,填补了锅炉“四管”涂层技术等领域的国际空白,将中国煤电技术经验推向世界舞台,科技创新从过去的支撑保障角色,转变为如今引领发展的强大引擎。
顺应时代大势 践行“双碳”承诺
国神公司深刻领会“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绿色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从传统煤电一体向多能互补的产业模式加速迈进。
2024年9月7日,在宝清朝阳露天煤矿,近400亩大豆即将迎来丰收,一片片整齐的黑土田间,豆秧茁壮成长,饱满的豆荚挂满枝头,微风吹过,豆田里掀起阵阵绿浪、发出沙沙声响。
“你敢信?这片长满庄稼的土地,以前是煤矿的排土场!”工作人员姜晓雨弯腰捡起落在地上的大豆,手指划过大豆叶子,“以前戴口罩都挡不住煤尘,现在晨跑都能闻到绿叶香。”
图为宝清煤电化公司煤矿排土场改造后的良田种满了庄稼
截至2025年7月,国神公司已有4座煤矿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4座入选省级名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树立了标杆。
让煤海疮疤变生态果园,国神公司还有独创的保水开采技术。矿井水经净化后用来灌溉,每年减少地下水抽取200万立方米。更妙的是“煤炭-电力-碳利用”的循环链: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收集起来,加压后注入果园土壤,既提高产量又固碳。“你看这苹果,甜度比普通的高2度!”哈密大南湖一矿张福贵摘下一个红透的果子,果皮上还挂着晨露。
而在准东煤电项目现场呈现出另一幅独特的景象:烈日下,光伏板阵列熠熠生辉,与远处的火电厂冷却塔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能源画卷。作为“准东-皖南”±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电源,准东二矿600万吨/年的产能与现代化火电厂实现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公司创新性地推出“煤电+光伏”联营模式,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百万吨。
准东煤电公司安全总监郭俊刚指着模型上的风机、光伏板和铁路:“煤矿挖出来的煤通过铁路运出去,风电光伏发的绿电送上网,沙漠里长出的不只是绿洲,更是能源安全的底气。”
从黄河之畔的暖气管网到天山脚下的光伏矩阵,从实验室的煤样瓶到国际标准的认证证书,国神人诠释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深刻内涵。正如哈密大南湖矿区那座镌刻着“国之大者,神州有我”的石碑,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保供的战线里,在创新的峰会上,在绿色的田野间,书写着能源央企的时代答卷。